在劳作中接近“真实”:刘晓辉的艺术实践|永樂2024春拍
2024-06-11
艺术家刘晓辉 刘晓辉的绘画类似荧屏中的电影分镜,在每一帧片段中将动作凝结,在反复的涂抹中为图像赋予意义。他把对特定事物的重复性描绘看作是一种发现真相的途径,并从不同角度去探索它的多重含义,赋予具象的形式以抽象的观念,在对当下经验的肯定与否定中逐渐接近确切的“真实”。 刘晓辉的作品通常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作作为绘画对象,创作于2016年的《无题——三个连续的动作(三联作)》即为艺术家“清洁”系列的代表作。该系列的创作灵感源自于艺术家在香港旅行时偶然间看到一位保洁阿姨弯腰擦拭临街店铺的橱窗玻璃。艺术家有意选择了这一看似“费劲和做作”的动作,并通过线条、块面、结构等最为基本的造型元素对其进行提炼与概括。画面中,挥舞的手臂和身体的动态相互碰撞,引导着观看者的视线在画布上不断游移,在“绘画本体”与“观看”两个维度上,共同传递着一种关于运动的视觉张力。 《无题——三个连续的动作(三联作)》局部 与此同时,“头巾”作为刘晓辉绘画中另一个关键元素,成为了整个画面的焦点——在几乎看不到脸的背影中,头巾成为了人物的另一幅“面孔”,占据着观看者的视觉中心。虽然此时画家对头巾的刻画仍保留了某些具象特征,例如包裹过程中布料的堆叠、起伏和褶皱,但相较于其他细节的处理,这一元素也逐渐演化为一个抽象的符号,更多地与画面结构发生关系。在绘画过程中,刘晓辉对色彩和画面肌理都保持了最大程度的克制,仅通过少数几种色彩的碰撞、堆叠和覆盖来建构画面,在为作品赋予强烈的物质感的同时又呈现出一种含蓄而朴素的美学风格。 “刘晓辉——西西弗斯之迷” 展览现场 除了对动作的重复性刻画,白衣女子的背影同样也是刘晓辉的经典画题。这一形象源自小津安二郎的电影《秋刀鱼之味》中的一个场景。 小津安二郎《秋刀鱼之味》,1962年,电影截帧 在《无题——走廊1号》中,画面女子身着白衣、黑裙和高跟鞋,以背影示人,向前方迈出步伐。人物仅以朴拙的线条勾勒,低饱和度的色块塑造出一种忧郁静谧的画面氛围,似有若无地暗示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而这种特别的画面质感或受到了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出身的影响。与电影中有着具体身份的女主角不同,在刘晓辉的画面中,“她”并不扮演任何角色,也并未指涉任何具体的形象,仅仅是一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视觉结构,在超越社会性与文学性的同时,重建一种关于绘画本体和个体经验的认知媒介。 德勒兹在《差异与重复》中,将重复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外部机械化的重复,即对一个恒定的原型的模仿;另一种为内部动态的重复,即创造性的、变革性的重复。刘晓辉的绘画似乎是对两种重复形态的巧妙融合,使这些看似连贯和相似的动作与形象可以在不断的重复中产生差异,在反复的判断和多层次的涂抹中使重复具有创新的品质。就像艺术家所说: 2013至2015年期间,刘晓辉开启了关于高尔夫球挥杆练习的系列创作,可以看作是艺术家对前期“劳作者”系列的某种延续和推进。在《无题——高原练习场一号》中,画面人物的劳作服饰和挥杆打球的动作在身份与环境之间形成了一种有趣的反差,被手臂和草帽遮挡住的面部又进一步模糊了其身份与社会属性。艺术家对这一动作的描绘重点在于上扬的手臂与扭转的身体所形成的动态弧线,以及这一看似轻松优雅的姿态所展现出的形式张力。在这里,艺术家通过绘画再现了一种影像感,仿佛静态的画面是一个连续动态的截帧。而下方的石头和地平线作为刘晓辉绘画中不可忽视的画面元素,在为整个构图提供稳定性和体量感的同时,也为相近题材营造了一种带有限定意味的绘画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