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春晖永执,圣寿无疆——清宫寿意用器|永樂2024春拍

2024-06-06




康熙御窑虽经历三藩之乱,景德镇民生雕敝,但经历二十余年发展,晚期已现繁荣景象。近年据学者考据,彼时景德镇窑户承明之技,精进瓷艺,催生有别雍乾时期御窑制度,以康熙五十九年至雍正四年「安窑」所烧器物为代表。安窑烧造持续七年之久,由雍正时期奏折文稿可知,其烧造模式是安尚义派遣家奴,每年用银九千两「在景德镇置买材料,雇工烧造」。这种由臣子为皇帝效力,自己贡献经费同时提出部分烧造要求的方式,可视为清代官窑臻至成熟之前的过渡时期。


此件斗彩花盆可视为安窑所烧器物之代表。纵观清代康雍乾三朝,康熙时期瓷质花盆多现大型器皿,于雍正时期所绘《十二月行乐图轴•九月赏菊》中可见此类大型花盆使用情况。


十二月月令轴


此器呈长方形,撇口,宽折沿外翻,四边至底圆收,线条优美流畅,底承四如意卷云足,胎体敦实厚重。外壁以斗彩绘饰四面「海鹤蟠桃」纹样,此纹样与 「海鹤添筹」图,同为清宫传统祝寿纹饰,林业强教授在其学术文章中曾指出此类花盆应烧制于清康熙晚期,虽然康熙帝终年六十九,但本器可能为准备康熙帝七十大寿时所制,有关论述请详阅林业强,「Lang Tingji and the Porcelain of the Late Kangxi Period」一文,载于《Transactions of the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册68,2003至2004年,页44。


长芦盐政呈现海鹤寿山戏台


折沿下自右向左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横款,为此类花盆款书独特之处,同书此类款识的康熙时期斗彩花盆,可参考两岸故宫所藏,如北京故宫藏例,见载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斗彩》,页210至211,图版192。另一底为如意足者,藏于南京博物院,见《清瓷萃珍:清代康雍乾官窑瓷器》,图版27;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存多例,其中文物编号:故瓷012954;故瓷009232,底足无釉处墨书「北花园」或「北花园楼上」,其后据《故宫物品点查报告》记载,这些花盆后贮存于「南花园盆库」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与本品绘饰纹样相同者,参考两例,其一为香港苏富比,1982年11月8日,编号203;另一则为纽约佳士得,1990年11月29日,编号282;此三例虽皆绘海鹤蟠桃纹样,但画意略有不同,应为安窑时期「雇工烧造」特殊模式的体现。


参阅:纽约佳士得,1990年11月29日,编号282


参阅:香港苏富比,1982年11月8日,编号203








此盘体量丰硕,敞口折腰,曲线优美。内外皆以粉彩绘饰,盘底心饰双龙捧寿纹,双龙皆为双角五爪,龙须及寿字描金,属帝王专属纹饰。龙纹绘饰生动,呈擒攫之姿,瞠目张颔,须髯飘动。躯体上的龙鳞描绘尤为详实,有背鳞及腹鳞之分,以丰富多彩的色釉细密点染,所绘彩料皆有明暗对比,或局部渲染白料,敷色浓淡自然过度,显示光影之变换,为本品点睛之处。盘缘绘八只姿态各异的丹顶鹤,间饰五色瑞云。外壁胫部饰碧海翻白浪,其上红蝠齐天,寓意臻祥。器底以工整之宋椠体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这种写款方式颇具雍正早期风格,近年据学者考据,直至雍正五年,贡御瓷器的烧造皆由权臣明珠的心腹安尚义、安岐父子二人把控。与年窑时期承旨传烧不同,安窑烧造虽纯粹供御而制,但鲜少是来自皇帝的旨意,也没有官方的钱粮支撑。据雍正五年,雍正帝批示年希尧的奏折中有「一切图样,从前所办的数目皆留与赵元,一免重复。」或可推测,此时烧造图样也应为安氏所出。


而安氏自康熙五十九年起,即以承担康熙皇帝七十大寿「贺寿瓷」的烧造,现藏上海博物馆的康熙时期斗彩寿山福海图碗,所饰画意与本品外壁相似,参见《上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页250-251,图版161。

上海博物馆藏



仙鹤及龙捧寿纹样也常见于康雍两朝安窑贺寿瓷之中,仙鹤纹样可考两朝皆有的「斗彩寿桃云鹤纹盘」,康熙时期例见沈阳故宫博物院藏,载于《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精粹•瓷器卷(上)》,页219;雍正例可见香港徐氏艺术馆旧藏,收录于《徐氏艺术馆:陶瓷IV,清代》,编号133。盘心所饰五色庆云也为雍正时期「盛治祥征」之一,深受雍正皇帝喜爱。《清实录》曾载,雍正元年,雍正帝诣毕景陵后,曾仰见「祥云五色、自西北起、覆于景陵缭绕不散」,以为瑞应,其后多将此纹样运用于御瓷之上。同时本品设色也与雍正皇帝本人「文雅」「素洁」的审美理念略有差异,鲜妍明快的色彩运用更倾向康熙时期珐琅彩器物的装饰风格。



安窑虽非传统意义上的御窑——由雍正皇帝于朱批奏折中称之「安尚义效力处」,可知安窑更趋近于安氏父子为博龙颜大悦,耗尽心力,精心烧造呈进之「贡瓷」。与后世大运或传办瓷器的循规蹈矩不同,其设计理念更为洒脱自由,而为追求质量,也更加不计工本,精益求精。这导致安氏父子自康熙五十九年(1720)起至雍正五年「每年用银九千两」用于烧瓷。此盘体量巨大,折腰曲线优美却毫无䯺垦之态,足可见其中功力。


上海博物馆藏


雍正一朝,唯有胤禛五十大寿是他在位期间唯一一次整寿。虽然《清实录》中记载着雍正皇帝「不行庆贺礼」禁止地方官员进献「玩好之物」等举措,但于《清档》之中亦可见以怡亲王为代表的造办处,于雍正五年正月即开始为万寿呈进寿意活计做准备,本品应同为庆「万寿节」贡瓷,除大盘外,另有折腰盖碗,售于北京中汉,2023年6月10日,编号50,当为同时期贺圣寿佳器。


此盘存世无多,一例曾展于《香江雅集—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特展》,页171,图178;另一原为Mrs. Julia C. Gulland旧藏,于1907年捐赠给V&A博物馆,馆藏编号:620-1907。另有三例分别售于香港苏富比,1975年11月17日,编号111;香港苏富比,1976年5月12日,编号299及香港苏富比,1980年11月26,编号412,可供参照。除云鹤双龙捧寿外,此类折腰盘另有盘心绘饰牡丹者,例见上海博物馆藏《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清代雍正—宣统官窑瓷器》,页44,图3-17。



参阅:香港苏富比,1975年11月17日,编号111


参阅:香港苏富比,1976年5月12日,编号299


参阅:香港苏富比,1980年11月26,编号412






耳杯以银为胎,外壁两侧镂空篆书云托寿字纹金耳,顶部镶嵌红色宝石。外口沿与胫部对应装饰金回字纹与累丝如意嵌宝石如意图案,腹部錾刻团寿纹六足并施加鎏金装饰。器底錾刻「大清光绪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整器集黄金、白银、红宝三色,丰丽夺目,创思尽见。以白银地衬托鎏金寿字纹,更见明艳,杯身及杯耳作累丝纹饰,制工繁缛,极富宫廷气息,应为清代光绪时期万寿庆典之御用器物。



清宫中所存金银器皿,大多用于筵席如《国朝宫史》中记载皇帝筵宴用器:「金瓶三、折盂三、执壶二、杓二、杯盘十分、大钟二十、碗二十、玉盏金盘二分、钢镀金大酒杯六十。」此间所用器皿多为内廷制造,但亦有相当一部分是购自京中银号,皆需严格遵循宫中制度,需镌刻制作年款及器物的分量等,规制非常。尤至清代晚期,清廷财政困难,大量购入外间银号等制作的器物,而这些器物上除本年款外,多刻写制作银号的名号。与本品相类一例底部即錾刻「廉升」款,参考本公司于2010年5月18日售出的编号728,御用银鎏金镶宝石寿字纹寿耳杯。


参阅:北京永乐,2010年5月18日,编号728,成交价RMB 1,512,000


除此外本品无相似例可比,唯可参考数件御器。本品杯耳独特,作镂空寿字,其寓意可比一套金錾花嵌珍珠杯盘,杯两侧作「万寿无疆」字,顶部嵌珍珠。据描述,该杯为皇帝御用酒具,供天子于寿辰品尝佳酿,图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宫廷珍宝》,香港,2004年,图版216。另比一例,器型相同,据描述为祭器,夔龙耳,口沿回纹饰边相近,盅下附盘,盘中心铸莲瓣纹托,前述出处,图版221。


故宫博物院藏


上一篇|下一篇|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