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形也笃,传心者极——历代造像萃英|永樂2022秋拍
2022-12-01
佛、道二家,最初皆以无象(相)为体,但同时也造成法理晦涩,不利于其传播与接受,是故各类可寓教于像的艺术作品应运而生。南朝谢灵运曾做《佛影铭》,盛赞慧远所造佛影:“摹拟遗量,寄托青彩。岂唯像形也笃故,亦传心者极矣。”恰如谢氏所言,造像所呈现之美,皆可由“像形也笃”至“传心者极”。于象外仿像,追求对不可视世界之生动陈述,并融入不同地域、民族、时代审美意识的变迁,游目心观,直击胸臆。 LOT 1314 明 铜雪山大士像 佛高:28cm 来源: 国内重要藏家收藏 此件坐像以精铜铸就,大胆而不越规度。面部塑造,手法高妙,肉髻呈缓丘状,螺发排列整齐,髻珠凸现,隆高之鼻准,双目微垂,腮额下有髭,卷结堆积,自然思及曾在幽寂雪山,度过无量岁月。塑造雪山大士的工匠,是一位深谙含蓄且通禅趣的高手,着意面部,躯体塑造比例准确。面对雪山大士的审美,犹如大士禅悦的充盈,观之便会多一层了悟。 雪山大士多做骨瘦嶙峋之相,意在表述仅以禅悦为食,苦修为道。但本尊另辟蹊径,表相既有神圣庄严,又包含亲切之世俗观感。其他雪山大士像尚见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藏「元末明初铜鎏金雪山大士像」,馆藏编号1966.116;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明铜鎏金雪山大士像」,馆藏编号:B60B189。 参阅: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编号:B60B189 参阅: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编号 1966.116 LOT 1322 明早期 铜老子隐几趺坐像 总高:48cm 佛高:41cm 此像头面造型奇古,头顶高隆如山丘,额部前凸,额下刻三道皱纹;头后凸出一髻,缠髻巾带飘垂于两肩;双眉浓重,隆起于眼眸上方;双目睁视,状如游鱼,长长的眼角挑向两侧,美如鱼尾一般;鼻子短阔,颧骨突出;宽阔的双唇微微张开,露出神秘的微笑;嘴唇、下颌及两鬓可见密密麻麻的细小孔眼,表明原来蓄有的须髯;双耳齐垂,厚实且坚,耳轮不甚明显;躯体清瘦,颈项之下可见嶙峋的骨骼。身着交领广袖长袍,腰间束丝带,正面显现蝴蝶状带结。长袍宽大,阳起的衣褶圆转流畅,既生动表现了衣服厚重的质感,亦彰显出老子仙风道骨般的气质。全身游戏坐姿,身体斜倚左边隐几,左臂置隐几上,右手搭在右膝,姿态闲适自然。左足裸露于外,脚穿翘头履;两手手指纤细,指尖留有长长的指甲,一如《犹龙传》描述的“玉甲”。身旁的隐几为曲木抱腰三足式,几面环饰鼓钉纹,扶手一侧上卷,下面支以三足兽腿,上端现兽首,下端为三趾兽足,制作十分讲究。整像造型大方,手法写实,铸胎厚重,工艺精细,生动刻画了中国文人心目中理想的老子形象——深邃、睿智、长寿、喜乐,潇洒、自在,具有中国古代文人意趣的老子形象。 与此同时,这尊老子像的文人气息还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和融合。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的造型姿势。老子游戏而坐,身体倚于隐几,一副洒脱自在的样子。这种坐姿及带隐几的造型样式,始见于我国魏晋时期,当时主要用于表现风流倜傥的世间和出世高士。如东晋顾恺之画维摩诘“清羸示病之容,隐几忘言之状”,所表现的维摩诘从唐代敦煌壁画上可以看出就是带有隐几的坐姿形象。而这种坐姿及配置后来为历代艺术家模仿,老子的造型样式显然受到了这一文人风气的影响,而老子作为道家及道教的创始人,自然亦堪当这样的表现形式。二是它的头面特征。头顶隆起,额部前凸,阔嘴高颧,面露喜色,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中的长寿之相,而这一形象又与中国人崇拜的寿星老人颇为相像。 老子寿数超出常人,汉代司马迁《史记》中即有“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的记载。因此之故,自宋代开始民间便以献“老子出关图”作为寿礼。如《云斋广录》记载:“钱穆父尹天府生日,杨次公画老子出关图,作诗献曰:秘藏函谷关中子,来献蓬莱阁上仙,愿得须眉如此老,却教龟鹤羡长年。”明代刘球《两谿文集》也有记载:“为《老子出关图》,以祝人之寿者。”可见,老子这一长寿特征由来有自,其内因固然与老子自身长寿紧密相关,而外在形貌自然受到了中国人崇拜的寿星老人形象的影响。 LOT 1327 明 (宫廷)铜鎏金多闻天王像 总高:48cm 佛高:40.3cm 纪录: 纽约苏富比,2008年5月14日,编号655 纪录:纽约苏富比,2008年5月14日,编号655 此尊天王造像为典型汉传佛教所奉形象,姿态威仪,头戴宝冠,面部肌肉鼓胀,蹙眉瞋目,现忿怒相。身着铠甲,下衬宽袖征袍,左臂抬起,托宝塔,塔尖局部小修处理。右手掌心向前结印。甲胄的形制完全模仿古代武士装束,其胸、背、腿及臂部用鳞甲覆盖,腹部、两肩、手腕及足腕上配有兽头护套。形式虽然十分繁复,但刻画精细,层次分明,具有极强的立体感。身后披有倒U字形大帔帛,突出了天王不同于一般武士的宗教神性。 年代及形象相似天王例,其一为西雅图艺术博物馆藏,刊于《Chinese Buddhist Bronzes》,1967年,页93-94;另有一对天王例,售于伦敦苏富比,1998年6月16日,编号7;尚有一例原为乔斯林艺术博物馆藏,后售于纽约苏富比,1991年5月28日,编号149。 参阅:西雅图艺术博物馆藏,编号 33.819 参阅:乔斯林艺术博物馆藏 LOT 1331 清乾隆 (宫廷)铜鎏金大威德金刚 高:33.5cm 来源: 国内重要藏家收藏 大威德金刚是藏传佛教中无上瑜伽部父续的重要本尊之一,极受格鲁派重视,所以在西藏和清宫中他的造像数量很多。此尊造像体形健硕,比例协调,线条规范,尤其是莲花瓣形式反映出清宫造像的特点,明显具有清代宫廷造像的特色,所以此尊极可能是内务府造办处的作品。 参阅:故宫经典藏传佛造像一勇威罗瓦金刚 (即大威德金刚) LOT 1337 明永乐 (宫廷)铜鎏金文殊菩萨 高:15cm 来源: 国内重要藏家收藏 永乐宫廷造像,风格及仪轨主要源自西藏,但并未过多强调印度式高鼻深目的五官轮廓,呈现出中原疏阔之表情,又兼具尼泊尔秀美韵味。座面阴刻「大明永乐年施」六字款,署款为从左至右顺读,而不是明代汉地的自右至左的书写形式,这种书写风格符合了藏族人书写藏文的习惯,为永乐宫廷造像标准款识。整尊身体比例适度,手足等细节处理到位,在符合西藏造像定制的相好标准,同时融汇汉地审美观念及装饰表现手法。 相类例可见瑞士苏黎世里特贝格博物馆藏,详见Helmut Uhlig著,《On the Path of Enlightenment》,1995,图版66,为Berti Aschmann西藏艺术基金会藏。此类文殊菩萨造像尚有四臂者,例见大英博物馆藏,U.von Schroeder著,《Indo-Tibetan Bronzes》,图版144G号;北京故宫旧藏一例,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藏传佛教造像》,页226,图215。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藏传佛教造像》, 页 226,图 215 参阅:大英博物馆藏 明永乐铜鎏金文殊菩萨, 馆藏编号:151146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