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Release

兼顾寰宇与尘埃,改变中国新一代画家的关键力量——贾蔼力 | 永樂2021秋拍

2021-11-11

1.webp.jpg


2.webp.jpg

3.webp.jpg
LOT 2133
贾蔼力(B.1979)
紫色的疯景
2009年作
布面油画
263 × 203 cm
签 名:JAL 2009

来源:
亚洲重要私人收藏

估价:
RMB 5,500,000 - 8,500,000


「我关注一种自由的叙事性。在我看来,当代绘画真正应当引以为豪的,便是在这种自由的叙事性中潜藏的解构意义的可能。换句话说,就是消解被权力建构的图像知识,解放传统视觉体系中被奴役的符号。尽管符号的堆砌将导致荒诞的产生,但只要足够警惕纯形式的抒情泛滥,便好。」

— 贾蔼力 


4.webp.jpg

艺术家贾蔼力


从现实到梦境、建筑到废墟、局部到整体的描绘与刻画,贾蔼力的绘画以自由叙事的方式,消解了既定的图像语义与视觉符号。一方面,作为出生于改革开放后的新一代画家,他试图打破宏大叙事的艺术形式,并未与社会政治因素深刻联系。另一方面,有别于同期的玩世现实主义、波普等艺术风格,他的创作并未陷入程式化的模式中,而是通过一种绘画主体意识的确立,将自身的创作独立于任何形式语言之中,从而建构出独树一帜的视觉话语与艺术范式。


从辽宁丹东至鲁迅美院、再到北京的发展历程,由东北工业化的社会环境再到繁华大都市的生活转变,使得贾蔼力亲生体验到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发生剧烈的变化,并对其心灵、精神与情感造成一定的冲击与影响。因此,在「疯景」、「无题」等系列作品中,他力求在画面中构造一个多中心、复合式的视觉体系,以一个多维度、异质化的空间话语,加之历史性的、个体性、社会性的独特视角,通过画面的构成、色彩的碰撞与符号的交汇,揭示出图像背后的深层寓意与精神指涉。同时,将无意识的思维寄托在具象的绘画表达之中,模糊真实与梦境的界限,让观者领略到多维向度下的别样风景。


5.webp.jpg

贾蔼力《紫色的疯景》局部


《紫色的疯景》是其代表作「疯景」系列作品之一,画面错综复杂的线条、斑斓的色彩相互交错,构成一个快速流动着的画面场景,犹如梦境与现实的交汇,与前景具像化的人物形成鲜明对比。而画面中心所描绘的戴面具的人,这是「疯景」系列的代表性符号,象征着贾蔼力运用个体视角的方式置身于其中,正观察与记录着飞速变化着的社会环境。人物主体的紫色凸显其身份的神秘性,以一种隐喻的方式映射出自我观念与看法。看似凌乱的画面实则具有内在秩序感,一切物像都凝固在瞬间景象里,而戴面具的人可视为异质空间下的主体介入,以缠绕的方式试图将人们包裹进穿梭流动的多维世界。在此,防毒面具可以视为对迅猛发展的社会情境的抗拒与无奈,甚至也可看作被迫卷入时代变迁下的一丝清醒。


此外,这幅画中戴着面具的人也可代表千千万万个体的存在,以模糊不明的身份将观者置换于其中,从而获得内在的精神体验与生活共鸣。贾蔼力通过这幅画表现在现代化进程中所潜藏的危机与矛盾下,对于历史与社会的质疑与反思,并将其引申至更为广阔的领域。正如策展人凯伦•史密斯所言,「贾蔼力的作品展现了一幅兼顾寰宇与尘埃的世界图景,这不只是在艺术上获得了成功,它还被认为是改变中国新一代画家的关键力量。」



6.webp.jpg
LOT 2134
贾霭力(B.1979)
男孩
2009年作
纸本油画
90 × 64 cm
签 名:JAL 2009
出 版:
《艺术中国年度艺术家5 贾霭力》,四川美术出版社,2012年,P58 - 59
展 览:
JAL,谷公馆,台北,2009年
早安,世界—贾霭力个展, OCT当代艺术中心,深圳,2010年

说 明:
附谷公馆证书

估价:
RMB 800,000 - 1,600,000

*此件作品的交接地点为中国香港,具体信息请联系北京永乐拍卖现当代艺术部工作人员。



1978年,贾蔼力出生于中国东北的边境工业城市丹东。他曾形容自己的家乡「现在回想,其实仅仅是内心的荒芜感,那里一年当中大部分时间很冷。」贾蔼力的许多作品都与其童年时期冷冰冰的重工业环境遥相呼应,以此为灵感创作出一系列寒冷抽象的人物与风景,以冰冷理性的蓝、灰为基调,弥漫着一种蚀骨的忧郁情绪与冻土高原的冷峻与大气。画面中那些倾倒的巨大雕像,荒原中散落的家俱与渺小的人物,让人联想起亦真亦幻的种种过往,都彷佛透露着生命本质的,滤掉了矫饰的一种荒凉。


7.webp.jpg

JAL,谷公馆,展览现场,台北,2009 年


这幅《男孩》创作于2009年,此阶段,贾蔼力的作品着力强调光线与色彩的关系,将记忆中及历史中的片段或真实场景以主观方式迭加组合,以一种近似超现实的手法,构建一段恍惚间亦梦亦真的叙事。该作中,贾蔼力放弃多元色彩,仅以黑、白、灰为基调,如一部默剧,抑或是一张遥远记忆中的斑驳老照片。艺术家通过色阶的过渡及对比来展现他对明暗、立体感、以及气氛的控制。这种技法的运用所产生的浓郁与微妙的共存印证了阿尔贝蒂提出的黑与白的正确并置理论,也印证了贡布里希关于光线转为颜色的理论:画家想表现光亮,就不能沉溺于对明亮色彩的喜爱,画的基本色调越暗,表达光之效果的余地越大。而这种光及色彩的运用,让画中的场景显得那么的不真实:男孩低头耸肩,身披浅色的斗篷,被迎面而来的冷风吹起;置身于灰黑色的、无法辨别的背景中,男孩仿佛一个白色的魅影,静静穿梭于梦境与现实的临界;人物面目模糊,深灰色的笔触精准勾勒出沉郁的忧伤思绪。贾蔼力以极具表现主义的笔触传达出图像记录下的历史的真实,截取的虚构,添加的迷惑,暗示的潜意识,引诱着观者徘徊于理性的认知和感性的触动中,去找寻自我的答案。


8.webp.jpg

贾蔼力《男孩》局部


凯伦•史密斯认为,贾的作品「展现了一幅兼顾寰宇与尘埃的世界图景」,同时有着如莎士比亚作品的细腻,敏感的他用画笔记录下这个人与人疏离的年代。作品的政治及社会意识薄弱,气质上,则更为个人化及私密,其感情的流露极为克制及冷静,意境近乎冷酷,这些特质实在跟这个年代的个性不无关系。如果艺术是一个时代的镜子,那么贾霭力的作品正好反映出中国现今的浮燥、虚妄及不安全感,是整个民族的共同经验,是整个时代的脚注




Last|Next|Mor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