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妆玉龙山,晶莹雪中情——吴冠中《月下玉龙山》|永樂2024春拍
2024-05-22
吴冠中先生 吴冠中 月下玉龙山 1987年作 设色纸本 镜心 95×177.5cm,约15.2平尺 题识:吴冠中。 钤印:八十年代、荼、吴冠中印 出版: 1.《吴冠中全集》(六),第114-115页,湖南美术出版社。 展览:“吴冠中作品集——缅怀吴冠中先生经典作品收藏大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8月。 出版物 偶见月下玉龙,出浴苏珊入梦 “1978年,我终于到达了玉龙。离了版纳,我经大理、丽江,从危险的林场道上搭乘运木材的卡车直奔玉龙山。我由一位青年画家小杨(即杨福泉)陪着,住到黑、白水地方的工人窝棚里,床板下的草和细竹一直伸到床外,吃的是馒头和辣酱,菜是没有的。都无妨,就是玉龙山一直藏在云雾里,不露面。你不露面,我不走。小雨、中雨、阴天、风夹微雨,我就在这阴沉沉的天气中作油画。大地湿了就像衣裳湿了,色彩更浓重,树木更苍翠,白练更白。就这样连续一个多星期,我天天冒雨写生,画面和调色板上积了水珠,便用嘴吹去。美丽的玉龙山下,湿漉漉的玉龙山下,都被捕入了我的油画中,我珍爱这些诞生于雨天的作品。我们的窝棚有一小窗,我就睡在窗口,随时观察窗外。一个夜晚,忽然月明天蓝,玉龙山露面了,通身洁白,彷佛苏珊出浴。我立即叫醒小杨,便冲出去就地展开笔墨写生,小杨搬出桌子,我说不用了。激动的心情恐类似作案犯的紧张。果然,只半个多小时,云层又卷走了一丝不挂的裸女,她再也没有露面。一面之缘,已属大幸……” ──吴冠中《夜缚玉龙》 玉龙雪山实景 玉龙雪山位于云南丽江,当地纳西族人将玉龙雪山奉为神山,在附近定居已有千余年。而吴冠中与玉龙山的羁绊亦有半生之久。三十年代末,吴冠中在杭州艺专的同窗好友李霖灿在云南徒步写生时,曾在给吴冠中寄去的明信片中用钢笔速写了玉龙雪山的美景,使其对这片神圣的雪山满怀憧憬。 吴冠中和李霖灿相聚在吴冠中画的“玉龙雪山”画作下 (加拿大李霖灿教授家中) 时隔四十余年,吴冠中终于在1978年的初夏冒着暴雨来到了使他魂牵梦萦的玉龙,正如他在诗中所写“崎岖千里访玉龙,不见真形誓不返”。 在访玉龙的1978年,吴冠中一连创作了以「玉龙雪山」为题的4件油彩和4件水墨作品。从此,他对这得之不易的玉龙山更加念念不忘,用油彩和墨彩将《月下玉龙山》画了又画,似乎同他的灵魂有着特殊的因缘。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经历三十来年的油画创作,吴冠中已经建构了自己独特的抽象美的绘画理论,心中凝缩了黑白灰三方净土,这为他水墨画的探索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吴冠中于1974年重新回归到水墨,在这之后的几十年里,他自如穿梭于两种媒材之间。 期间,1986年至1990年,吴冠中66岁至70岁的时候,他的水墨画进入全新的自由创作高峰期,吴冠中创作了一大批别具东方特色的中国现代水墨画,震动了世界。 吴冠中在苏州狮子林写生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本次永樂春拍这件《月下玉龙山》,创作于1987年,是这一时期创作的重要作品。这一时期的玉龙山题材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此幅作品,在右上角灰色调的雾气中,以藤黄点染出月亮,鲜艳却遥远,山间零落的色彩与月亮相为呼应,亦使人感受到月光的弥散。山川的整体形态则如女人体一般柔美,吴冠中曾在一幅玉龙山图中写道:“雾笼雪峰,偶见月下玉龙,出浴苏珊入梦。”可见画家极其注重形质和氛围的表达,这些经过提炼和意象化的风景并不刻意追求完整和写实,而是通过新颖的手段,在光影、明暗、块面的重新设置中,赋予画面一种构成性、平面性、装饰性和抒情性,使其超脱了物象的束缚,既有形式上的美感,又不失传统中国画的静谧格调。 《月下玉龙山》局部 吴冠中一生致力于发展“时代性”的新水墨,以水墨纸张为载体的作品,结合了西方现代绘画的观念,用形式美的表现方式来诠释所见的自然风景,在写实与抽象表现技法里进行取舍,寻找到了平衡,从此创造出了全新的审美情趣。此件作品《月下玉龙山》不单承载了吴冠中对玉龙雪山的敬畏与仰慕之情,也使看似不兼容的西方油彩与东方水墨因此跨越了传统与现代。
2.《吴冠中作品集——缅怀吴冠中先生经典作品收藏大展》,第104-105页,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