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大藏经:《御制甘珠尔·大般若经》|永樂2023秋拍
2023-11-10
今秋永樂拍卖有幸征得一批珍贵的明版善本,共计十部。虽然数量不多,但从不同角度审视,各有特点。从内容上讲,涵盖了经史子集四大门类。从刻书属性论,涉及官刻、私刻、坊刻,其中官刻三种:晋藩《唐文粹》(王府本)、南京国子监本《隋书》(明代最高学府刻书)、河南按察使刊《洪武正韵》(地方官刻)。向为学界珍视的明代私撰史书两部:《国朝献征录》、《历朝传统录》。禁书两部:《国朝献征录》和《李氏丛书》。原装本五部;稀见本七部。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原装与稀见性。 【一】关于明代原装本的难得,著名藏书家、版本学家傅增湘曾多次记载,兹录两条,以窥一斑。《藏园群书经眼录》P413载:“《八闽通志》八十七卷,明弘治刊万历补修本。九行二十一字,黑口,四周双栏……此书间有万历补刊之叶,封面签题亦万历间所刊,犹是万历时旧装,颇整洁可玩。”P536载《孔丛子》:“明刊本,八行十七字,白口双栏,大版心,似万历刊本,棉纸,蓝绫封面,乃明时原装。”——傅氏一生所见宋元版极伙,而万历旧装本却屡屡记之于《经眼录》中,可见原装之罕睹与珍贵。黄裳先生《来燕榭书跋》P47跋明嘉靖间济南刻本《杜律单注》时,称其为“渔洋山人旧物,犹是原装,精妙可爱。”后此书被抄,“久久不归。近始还来,已重装,原装遂不可得见,甚可惜也。明人包背装存世甚少,往往不之惜,此最无识,为之叹叹。” 藏书家周叔弢与陈澄中并称“南陈北周”,他爱惜旧装如护头目,称赞海源阁藏书皆能善保原装原式。跋抄本《纬略》:“余所见古书能多存旧装者,当推海源阁,若今人知重此者,益鲜矣。”又跋述古堂抄本《李文公集》:“余尝谓书之精神在纸光墨采中,非极渝敝,不可轻付装潢。”从修书的角度反衬出对旧装书的珍视。这一点国图前善本室主任冀淑英先生在《关于古籍善本的范围》第五点“书品”里特别强调:“对于流传下来的古籍,如还保持旧有的装帧形式,在维修时应保持原样,做到‘整旧如旧’,不要改变原有装帧形式。对明清两代的书,也应如此。” 今永樂征集的明版书中,原装本有明正德十年(1515)河南官刻本《洪武正韵》五册、明嘉靖五年(1526)晋藩刻《唐文粹》二十册、明嘉靖间苏州郭云鹏济美堂覆宋本《河东先生集》二十册、明万历廿三年(1595)南京国子监刻初印本《隋书》二十册、明崇祯九年(1636)金陵郑元美奎壁斋刻《四体字法》四册,共五部。这些明本几经沧桑,犹能保持四五百年前的原始装帧,实在难能可贵。而如此集中的明代原装本出现,可谓拍场首次。 明代原装本的难得,可以明代书画为例,书画大多一轴、一卷或一册,尚且很难保存原貌,何况明版书往往少则四五册,多辄二十册一部。每一本都要保持四五百年前的原样,比保存一件明代原装的书画,其难度要大得多。 【二】稀见本的重要不言而喻,此不赘述。 此次永樂明本主题中有孤本两种:《道书三种》、《四体字法》。三十年来未见拍卖的有《周易宗义》、《国朝献征录》、《历朝传统录》、《李氏丛书》及正德本《洪武正韵》,这些都是非常稀见的明版善本。如果把原装也视为一种特殊的存在,那么五部原装本均为市场流通中所仅见。 至于明本的重要性及其收藏价值,可以顾廷龙、潘景郑合著《明代版本图录初编》序言所述为代表:“明本之今日,其可贵诚不在宋元之下,盖清初之去北宋末叶,与今日之距洪武纪元,其历年相若,一也。经史百家之中……无不以明覆宋本为最善,赖其一脉之延,二也。(第三条略,见下文引述)抚刻旧本,惟妙惟肖,虎贲中郎,藉存真面,四也。”——顾潘的意思是,从清初上溯到北宋末年,与1941年上溯到明初,年代距离差不多相等。换言之1940年代的人看明本,相当于清初人看宋版一样的珍贵。当今离41年又过了80余年,明版书日益稀缺,这是明版书之所以珍贵的先决条件。其次明版书中有不少为某部书现存最早或最善之本;很多古代著作,靠明代的重新雕版方能延其一脉,流传至今。尤其是影刻宋元旧本的明本,惟妙惟肖,成为下真迹一等的精品。还有些明本史料价值很高而别无他刻,保存了有明一代历史、学术、文化、科技等多方明的成就。这些都是明版值得珍视与收藏的因素,当然明本之足资为重,还不止于此,因超出本文范围,不再展开。 被誉为“清代第一大藏书家”的黄丕烈向以“佞宋”著称,他看重宋本是一个方面,实际上他对于古书是全面看待的,对明刻之精本也亟赞不止,以为其可贵处不亚于宋元,这从他诸多题识中看到端倪。在跋明正德本《栟榈集》时说:“书有不必宋元旧刻而亦足珍者,此种是也。”跋明本《唐清塞诗集》称:“藏书以奇秘为主,不必论刻之宋、金、元、明也,即如此等书,世不多见,即为秘矣。”再如跋明刻《周职方诗文集》:“向闻钱听默言,书籍有明刻而可与宋元板埒者,惟明初黑口板为然(尧翁常将正嘉间刻本亦称之为明初本),故藏书家多珍之。”这样的题记很多,不下一、二百篇。 降至民国,出现专收明代嘉靖本成一家者。如陶湘、吴梅、邓之诚、苏继卿、黄裳等藏书家,皆以“百嘉”命名书斋,但大多因难觅善本而中途放弃。 现在谈一下明代私家撰史的珍贵,前引顾潘合著《明代版本图录初编》序言第三条云:“前明掌故之作,特盛往代,后世鲜有重刻之本,足以订补史乘之未备,而晚明著述辙遭禁毁,其中正多关系重要者。”其实早在明代后期,著名藏书家澹生堂主人祁承㸁在《藏书训略·鉴书》中就有着明确理念,他告诫子孙:『吾儒聚书,非徒以资博洽,犹之四民,所业在此。业为世用,孰先经济,古人经济之易见者,莫备于史……得史之益,代实多人……故凡涉国朝典故者,不特小史宜收,即有街谈巷议,亦当尽采』。后世藏家秉持此念,倍加爱惜。魏隐儒《书林掇英:魏隐儒古籍版本知见录》记录了五十至八十年代所见明人私撰史书若干部,其中稀见者少则二三百元,最高一部为明嘉靖刊明人廖道南撰《楚纪》六十卷,棉纸廿四册,售价高达1200元——可见那个年代对明人私撰史籍的珍视【同时著录的宋刊残本单册仅50元】。 这里捎带谈一下禁书,禁书是每个朝代都有的现象,而学界使用这一术语,通常特指乾隆开四库馆时所颁行的《禁毁书目》,藉着编纂四库全书之名,对一些不利于统治者的书籍进行篡改甚至焚毁。清末民国,文网松弛,禁书日出,以其可还书籍本来面目,一时间学者踊跃购置,成为风尚。故书价骤增,而藏家乐此不疲。近人郑振铎、傅惜华、王孝慈、马隅卿、周越然、阿英等人,均在相关文章中提及禁书。黄裳先生更是专门撰写了四篇文章谈论“禁书”。而冀淑英先生在《伦明藏书与清刻本的入善问题》中特意强调:“伦家书有个特点,就是收了很多禁书,包括乾隆时禁毁的书和《四库》不收的书”;在《关于古籍善本的范围》第六条“外界事物对书籍的影响”中再次提到:“同时在编纂《四库全书》过程中,许多书在经过审查后被列为‘禁书’毁掉了,如果见到幸存下来的‘禁书’,也要特别重视。”由此可见前辈对禁书的高度重视。 此次永樂征集的这批稀见明版书中,有两套特别值得关注,因为我们有幸找到了它们在三四十年代的价格,它从一个侧面反应了旧时藏书界对善本的看法和见解,到今天也还很值得我们参考并学习。 第一部是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钱塘徐象澐曼山馆原刊《国朝献征录》一百二十卷,煌煌八十巨册。其保存之完好,详见拍品3611号相关介绍。此书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著录两部,一部缺失很多,藏美国国会图书馆。另一部藏国图,此部解题中称“三年前,北京厂肆有一部,索价二百美金,未成交。”这书在当年的标价之高,令人瞠目结舌。虽然不知道这里的三年前具体指哪一年?但王重民此稿编于1939-1949年,而国内善本书交易通常使用大洋计价,使用美金必定是民国后期货币严重贬值之际,因而估计这200美金是指40年代后期的标价。据郑云艷撰『民国以来《永乐大典》海内外流通价格变迁考』(载2020年8月《书目文献》)记录,1947年购买《永乐大典》单价240万法币相当于61美元,1948年购买《永乐大典》单价7000万法币,仅相当于7美元。换言之,40年代末一册《永乐大典》的均价为三十多美金。这部《国朝献征录》虽是标价200美元,但至少反应了当时学界对这部书的认可,实际成交价应该不会相差太远。由此可见,此书在当时人的眼里,其价值要远远高过一册《永乐大典》,至少是它的三倍以上。 参阅 另外,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程氏自刊本《周易宗义》内夹有日本文求堂田中庆太郎的书价记录,标注售价3000日元。我们知道,二三十年代日元比大洋更值钱,据周一良为《仓石武四郎中国留学记》所作序言,1928-1930年的1日元相当于2.5大洋。我们不知道田中氏此价在什么年代?鉴于他卒于1951年,这个标价必定在51年以前。自30年代至51年前,那时候的3000日元可谓一笔巨款。曾见30年出版的《文求堂善本书目》,一部好的宋版书亦不过1、2千日元。由此可见,晚明重要的稀见书,哪怕是竹纸本也是非常昂贵,超过大部分明白棉纸书,甚至超过普通宋元板的亦非少数。 参阅 最后,让我们细心阅读郑振铎先生在《书林漫步·蛰居散记·售书记》里的一段看似不经意的随手札记,结合此次永乐明本,看看有哪些书与之相对应,以加深对这批高质量明版书的认识。文章描述郑先生卖书时的割舍不决,透露出他对善本书的深刻理解:「那一部书见于禁书目录,虽为陋书,亦自可贵。至于明刊精本,黑口古装者,万历竹纸传世绝罕者,与明清史料关系极巨者,稿本手迹从无印本者,等等,则更是见之心暖,读之色舞。」这里我们稍稍解读一下郑先生的善本观,抛去稿本手迹与此次永乐主题无关外,总结出在他眼里值得珍藏的书:第一,禁书,无论书本身如何,光从折射出清廷下达禁令的这段扭曲的历史事实,这类书都有其值得收藏之处。 此次永乐本《献征录》和《李氏丛书》即是,更何况这两部著作都不是什么“陋书”,而是内容重要的文献。第二,明刊精本,对应这次永乐的《河东先生集》与《唐文粹》。第三,明刊黑口古装者,顺其思路,明代原装本就显得尤其重要。永乐出品的明正德刊黑口本《洪武正韵》及其他四部原装本皆是。第四,传世极罕、哪怕是万历竹纸本,也是很贵重的书籍,如《献征录》、《李氏丛书》、《周易宗义》、《历朝传统录》以及两部孤本《四体字法》与《道书三种》。第五,与明清史料关系极巨者,对应《献征录》和《历朝传统录》。这当中有不少书从不同视角看,反复出现在郑先生的善本范畴内,那就尤为瞩目。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