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存在与时间——王光乐的艺术实践|永樂2022秋拍

2022-12-01






艺术家王光乐


作为最受关注的70后艺术家之一,王光乐在其艺术实践中持续探讨着艺术语言的抽象本质。“时间”是王光乐最核心的创作主题,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又源自艺术家对自身创作系统中关于确定性的持续表达。


本次永樂x富艺斯2022秋拍「现在即未来——全球视野中的新绘画」,我们从王光乐最具代表性的三个作品系列中甄选三件精品《无题150614》《水磨石20071227》《111027寿漆》呈现给广大藏家朋友。透过这几件作品我们可以看到王光乐对于“时间”的深入探讨与洞察。


艺术家王光乐创作中


作品画面上纯粹的线条和色彩,画布上的“点、线、面”,使得人们常常将王光乐定义为抽象艺术家。然而王光乐自己并不赞同“抽象艺术家”这一定义。事实上,在艺术技法层面,王光乐经过中央美院油画系一画室的古典写实绘画训练,但是在观念上,他突破了传统训练的法则。恰如他本人所强调的,他发现,优秀的具象绘画,只是由于“写”出表面,而并没有表现出真实的世界。但是王光乐自己的绘画表现,则是来自于他对世界本质性的认识和思考。





光、生命、永恒

Light, Life and Eternity

“有一件2004年的作品,名字叫作《一升立邦漆》。当时我在建材市场买了一罐立邦漆,然后就在画布上一层一层地涂,一层比一层缩进,层叠成金字塔结构。我做得时候我不知道自己在干嘛,那是我的绘画的迷茫期。我的房东问我这是在干嘛和一个专家问我得到的答案是一样的:我不知道。我在画画,我又不是在画画的那个状态,我是只凭着无意识那么做。做完了挂起来,眼睛总会在上面停留,过了很长时间以后,我才意识到,其实我是用画画在问自己:你这么做有什么意义?答案并没有,却让我意识到‘无意义’这个终极问题。这个东西涉及到的孤独、存在、时间、死亡等,就都在里头了。这件作品也就发展出后来的《无题》系列。‘无题’形式的要素要更多一些,因此画面可感受的因素也更多。”

——王光乐

LOT 2090

王光乐(B.1976)

无题150614

2015年作

布面丙烯

280x180cm

签名:王光乐 2015(背面) 

展览:

王光乐——六块颜色,北京公社,北京,2015年

与绘画的动作有关,OCAT 西安馆,西安,2015年


“无题”系列延续和推进了艺术家标志性的“劳作”式创作方法,即将丙烯颜料平涂于画布之上,进而不断覆盖、叠加,日复一日循环往复。在这个过程中,抽象的“时间”被转化为一种微妙可感的视觉体验,而此时,绘画也从一种具有高度个性化的创造行为转换为朴素、重复的“日常功课”——在看似“西西弗斯式”的无意义的重复劳作中,艺术家将时间凝结于画布之上,最终达至明心见性,照见天地的超越境界,并为绘画本身赋予了新的意义与可能。


“无题”系列作品创作过程示意图


从绘画语言看,“无题”系列进一步推进了王光乐对于材料的深入探索。在该系列中,艺术家将无数个“颜料层”由画布边界不断向中心堆叠聚合,通过层层递进的色彩过渡,最终在画布上形成一个微妙暧昧的视觉空间。在此,艺术家摒弃了一切主观性介入(如个人的情绪、观念),仅通过颜料本身最为基础的物理性质与最简单的行为模式(平涂),彻底消解了常规意义上的“绘画性”。然而伴随着对于“物性”的揭示与呈现,艺术家又奇妙地在画面中生成出一种全新的“绘画性”——一种将无形化为有形,将虚无化为实在的“视觉遗存”。


《无题150614》局部


在《无题150614》中,王光乐以红色作为主要色调,通过均匀的平涂叠加手法令其与边缘的粉灰色逐渐地融为一体,在画面上形成幻觉般的神秘氛围与深邃无垠的深度空间。颜料从画布四周向中心聚拢,层层递进,连绵不绝,最终汇聚于观者的视觉交点,颇有万物归一的暗示与意味。“无题”系列的作品,均以完成时的具体时间命名,每一笔涂抹的颜料都是意念与行为的媒介,而作品完成之日即是时间本体显现之时。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艺术家极大地激发了每一位观者对于“时间”与“虚无”的感官潜能和认知边界。作品巨大的尺幅又进一步地强化了观看时的视觉张力,仿佛“黑洞”一般将观者吞入这个由艺术家所创造的视觉虚空之中 ——在这里,我们将直面关于生命、存在与时间等诸多无法回避的终极追问,而整件作品也由此生发出一种强烈的永恒意味与崇高的神性


王光乐——六块颜色,北京公社,北京,2015 年,展览现场





时间的意向

Intention of Time 

水磨石这个题材有趣的是它是装饰性的建材,它是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又是简单的点与线的不规则重复形式的平面存在。这就造成了《水磨石》的观众里的两个反应:一个是具象的而且是写实的,另一个是抽象的。无疑,现实的水磨石地面是内容,点与线是它的形式。回顾这个作品,最重要的要素埋伏在‘水磨石’这个命名里。因为‘水磨石地面’这个内容其实是题材,‘流水磨过石头’才是它的真实内容。‘软的可以磨损硬的’在这个系列里建立了时间的意向。这意味着对作品的解读是历时性的。它也开启了我致力于做形式与内容的一致性这样一个努力,也让之后不同形式的作品都有相同的逻辑,这个就是线索吧。

——王光乐

LOT 2091

王光乐(B.1976)

水磨石20071227

2007年作

布面油画

180x130cm

签名:王光乐(背面)

出版:

《演变》,Prestel 出版社,2009年,P92

《王光乐》,甘斯克出版集团公司,2014年,P46

展览:

新界面 4,红桥画廊,上海,2008年

拓展与融合——中国现代油画研究展,中国美术馆,北京、湖北省艺术馆,武汉,2008年

目光所及——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新绘画,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2015年

永樂·中国艺术品大展,幻艺术中心,北京,2020年9月/湖畔大学·大礼堂,杭州,2020年10月/平安金融中心,深圳,2020年11月/上海展览中心,上海,2020年11月


艺术评论家赵力用“严谨的独立”来形容王光乐其人与他的创作。“‘严谨的独立’着的王光乐平素并不想让人过多地进入到他的个人空间中来。他精心地包裹着自己,而在这层包裹之外,他还与周围的一切精确地保持着某种距离。”而这种独立在2007年打破了。


2007年之前,王光乐在体制内任职,这份工作给予了他绘制时不慌不忙的淡定,也给予了他充分的自由,不管画卖不卖,都是可以继续生活的,可以独立于市场,独立于机构。但是在2007年,王光乐意识到成为职业艺术家对于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毅然辞职。且同年,在AYE画廊举办了画展“寿漆”。这件《水磨石20071227》就创作于对王光乐来说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同年。


王光乐在工作室的墙上绘制《水磨石》


水磨石是七、八十年代非常普遍的建筑材料,王光乐的叔叔是位水泥匠,常常打磨水磨石,成为艺术家早年对美的认知。离开“午后”系列之后,王光乐抺掉对光束的主体的描绘,以水磨石纹理作为主题,创作了“水磨石”系列。这一系列艺术家通过真实细节但又极其抽象的描摹,指涉时代的记忆和其具有表征性的独立思考。2006年,继“水磨石”系列之后,王光乐创作了“寿漆”系列,从具像的描绘转向一种或许暂可成为“抽象的”且具有行为性的绘画。在《水磨石20071227》中,王光乐以独一无二的分割双层形式来纪念他这承上启下的阶段。


《水磨石20071227》局部


在画面的中下部,整齐的分界线以典型的水泥接线的形式存在,仿若这个交界是真实存在于这块水磨石上的。上下部分以最具有冲突感的红色和绿色铺就,继承他之前同系列的择选美学。画面上并未是抽象图案的简单细碎拼接,中部光泽饱满,像外周以光圈形式晕开,体现着经历时间打磨后的圆润饱满。


王光乐在工作室的墙上绘制《水磨石》


这幅水磨石不仅可以作为王光乐个人人生阶段的分野标志,也可以代表他个人画风题材转变的示例。下面的青色水磨石似在向上运动,将红色过往向上推移。水磨石这种材料被更新的建筑材料所取代的过程中,时代的变革也使许多人熟悉的事物急速发生改变,这也导致人们的心理,生活方式产生不同价值取向。王光乐在这种变化中,用自己的方式在试图去表达一种历史性与经历痕迹。





时间的向度,生命的厚度

Time and Life

“‘怎么画’,‘画什么’,这是趋向于绘画的两种思维路径,很多时候我不知道是哪一个决定着另一个。《寿漆》想画的是我小时候的所见所闻:我小的时候在南方还兴士葬,老人会在一个微妙的时刻给自己准备一口棺材。他们在每年择目为自己的寿材刷一遍红红的大漆,一年一遍,幸运的话,可以为自己刷上几十遍。我外公家中的阁楼就停了这样一口棺材,是真正有过的。小的时候除了害怕之外,老人的心态是我好奇的地方,我的观察是:老人并不害怕,而是审慎——简直就不是给自己料理后事。这和我对绘画的思考碰撞到一起——我想就‘肌理’这个绘画因素作一些尝试。我在画布上一层层的涂上颜料,每一次覆盖都留出上一层的边缘这样以便看出层数,有一些还用颜色的渐变来加强层数的分办。一张画的结束是直到刷子无法落笔为止。这样算不算一种画法?这样的画法画出来的画算不算一张画?没有现成的答案,体验却是真切的:小时候的记忆告诉我有一件事情只能自己去独自面对,一个新的方法告诉我另一件事情我要独自去面对。

——王光乐

LOT 2111

王光乐(B.1976)

111027寿漆

2011年作

布面丙烯

90x90cm


“寿漆”是王光乐的早期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系列作品。这个系列来自于2006年后,王光乐家乡的传统习俗,对他作品创作的影响。在王光乐的家乡福建松溪一带,老人们会为自己的棺木刷漆,每年刷一遍,如果来年还活着,就再刷一遍。这种一遍又一遍的覆盖,看似是一种重复式的动作,但是就如同王光乐的自述:“就像人无法两次踏入一样的河流。每刷一层,与上一层不一样,于是有了时间的意识,大尺度的时间堆积到一起,就会产生新鲜感。”在《111027寿漆》中,王光乐一遍遍平行涂上各种颜色的丙烯,每刷一遍,都会在画面上形成不同的效果,并在画布的侧面留下滴淌的痕迹,画面厚重,色彩绚丽,就如同厚重而绚烂的生命。在这件作品中,他将时间、偶发和生死,这些抽象的概念,转化为了可感的视觉体验。


《111027寿漆》侧面


作品中有节奏地排列着的线条,画面粉色系的色彩条带,给观者眼睛带来欧普(Optical Art)视错觉效果,犹如在直视白色强光之后,视觉神经传导的色彩条带,仿佛是直视生命终极问题时的视觉体验。这种色彩的条带,不仅让人想起纽曼(Barnett Newman)等美国色域绘画艺术家的作品。


《111027寿漆》这件作品耗时良久,看似日复一日的“重复”,其背后所代表的纯粹性理念是流逝的时间记录。在这如扫地僧般的创作过程中,理性的形式和鲜艳的色彩,不仅饱含着王光乐对外部世界的理性思考和感性表达,更充盈着他对生命的体验和对时间的思考。


艺术家王光乐




上一篇|下一篇|更多新闻